吉林农业大学肩负立德树人使命 打造“1+3+10”三全育人模式 - 就业信息 - 吉林农业大学-厚朴吉农 - Powered by Discuz!
查看: 2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吉林农业大学肩负立德树人使命 打造“1+3+10”三全育人模式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8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1:2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10月获批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积极组织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召开了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部署会,制定并实施《吉林农业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按照"坚持一个目标、抓好三支队伍、突出三个着力点、打通三种路径、强化十项举措"的吉林农业大学 "三全育人"工作方案,协调制定并实施十项育人子方案,进一步强化育人责任,优化育人协同。同时,以十项育人为内容,在基层学院遴选和培育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给予经费支持,积极探索形成可示范、可引领的典型做法,全力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以思政课建设为主体,打造"五位一体"的课程育人体系
围绕课程、课堂、教材、教师和学生五个方面,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课程育人专项实施方案》,构建以知识传授、创新实践、名师讲堂、素质拓展、教研结合为重点的"五位一体"课程育人体系。先后制定《对招聘教师进行政治思想素质考核的实施办法》《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师德师风建设文件10余项,有效约束教师从教行为,严把教师道德关、政治关。开展"德润桃李"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制定并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项计划"、思政课创优行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设了"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制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思想重要论述"课程实施方案,开展思政课座谈交流会,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科学化水平。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有3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疫情期间,将课程思政融入云端教学,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创新实践,组织教师开展线上"课程思政"交流研讨案例展示,丰富线上教学形式,夯实教师线上教学水平,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思政的课堂氛围。学校《乳品科学与工艺》《植物生理学》等7门课程,全部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以来,我校刘景圣科研团队、张越杰教授连续两年荣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荣誉称号;夏跃军、王云霞分别被评为2020年吉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刘淑艳、邵喜武、蔡丹、陈丽飞、马馨等5位教师的在线教学案例入选吉林省抗疫期间在线教学典型案例,展现了我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和教书育人的良好风范。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打造"新农科"科研育人模式
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科研育人专项实施方案》,把科研育人纳入各学院及教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科研实践中接受教育。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意见》《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全面深化科研育人。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研究生两级管理模式,以高水平科研为导向,重新修订并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研究生团队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优先布局与智慧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与省内十余所涉农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结合"新农科"建设,动态调整培养模式。与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拓展"双师型"导师资源,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全程指导,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依托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搭建高端学术论坛,举行研究生学术年会和神农文化节,提升了研究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学术钻研的热情。大力培育科研创新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共组建66个科研团队、50个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通过团队建设引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在科研的过程中培养联合攻关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发挥科研平台集群效应,吸引了更多学生融入相关学科领域科研平台,充分结合个人兴趣和学科专业特长,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活动。2020年学校获立科研项目487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10项,共有200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到各项科学研究活动中来,全面提升了科研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立足"三课堂"载体,构建"双实双创"实践育人模式
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实践育人专项实施方案》,以实践类"三课堂"为载体,完善支持机制优化实践类课程,依托"双创"平台,培育校级项目,依托"吉农一院一赛"系列学科竞赛项目,建立以校级赛事为基础、以省级赛事为重点、以国家级赛事为引领的大学生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实践育人开展以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376项,省级竞赛奖项1428项。有序建立"双实双创"运行模式,成立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通过参加全国"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重大竞赛及系列学术研究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连续两年承办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学校获得省赛金奖6项,并有4个项目晋级全国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在2020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我校参赛作品获得高校组特等奖3项。依托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联合共建实践教学育人基地,共建有实践教学基地382个,每年均有5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学校26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建立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整合各类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客实验室等创新创业类平台建设,共计投入经费1520万元,开展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依托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学校"绿野"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有近5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在2020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吉林省赛区比赛中,我校志愿服务项目获得1金、1银和5铜的好成绩。

淬炼吉农精神,不断拓展文化育人品质和内涵
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文化育人专项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以校风、校训为核心,融合农业院校特色以及现代大学精神等文化元素,进一步凝练吉农精神,对学校部分街路、楼宇、广场、林地、湖泊、桥梁等进行命名或更名,并设置相关标识标牌,开展学校校花遴选等活动,出版《校园鸟类图志》,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完善文化场馆建设,进一步充实校史馆等馆藏内容,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绩,利用场馆和校史资料,对师生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升级改造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以"四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信仰之光";以爱自然、爱科学、爱生命、爱三农的"四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生命之光";以创新、创业、创意、创造的"四创"教育为主的"梦想之光"系列教育基地,合力打造文化育人载体。深入推进以"人生领航"工程育人模式为载体,以"五色教育""五种途径""五人目标"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五"的育人品牌,着力打造具有吉农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构建校、院、班、寝四级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开设吉农战"疫"在行动专栏,深入挖掘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凝聚形成助力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吉农力量"。

推进"五心五环"建设,全力打造网络育人矩阵
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网络育人专项实施方案》,加大软硬件投入,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文化,建强网络队伍,促进媒体融合。逐步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逐步推进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易班发展中心建设,成立校院两级易班发展中心和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一体、三结、四工程"易班建设工作机制,建立辅导员工作室"文蹊网络思政文化工作室",开展网络思政专题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在2019年吉林省易班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学校获得"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优秀易班工作站"等荣誉。抓好网络素养教育、网络队伍建设、网络成果培育、主题媒体建设、新媒体矩阵构建等五个环节,全面建立网络育人新格局、新机制。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定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专题辅导;加强网络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抖音平台"辅导员talk",组织辅导员利用专业知识参与网络创作和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易班繁荣计划,打造"易同""易起"两个系列易班主题文化和应用,先后开发应用百余款;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开展微电影作品、网文作品等大学生网络文化作品大赛,遴选出优秀网络文化作品76项;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主题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规范新媒体管理和运营,积极构建校园新媒体矩阵,着力打造主流引领的思想教育平台。在吉林省"共抗疫情、爱国力行"高校网络文化作品评选活动中,学校原创歌曲《心愿》获得视频类一等奖,同时获得教育部优秀奖;易班发展中心作品《吾辈青春当自强》获视频类作品一等奖;在吉林省高校首届易班优课大赛活动中,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将育心育德相结合,不断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
不断拓展心理中心服务功能,学校将原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实现了由原来主要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为做好师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功能。围绕完善课程教学、特色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队伍建设等五个体系,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心理育人专项实施方案》,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在全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全部采用慕课教学,开设了《网络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九门选修课。通过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推广和使用"自我认知自评卡"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就业品德修养等有针对性的引导,利用心理健康日和世界卫生日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月,并结合新媒体特点开展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性活动。学校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总体师资培训计划之中,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水平。

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管理育人
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管理育人专项实施方案》,全面聚焦短板弱项,不断完善管理育人质量体系,有效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不断完善管理育人机制建设,全力推进《吉林农业大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吉农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达到"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的目标,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学科整体学术水平,3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共全职引进植物保护、中药学、园艺学、生物学、兽医学等多学科各类高层次人才13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杰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9人。同时,相继通过职称评审系统改革、第二轮岗位设置与聘任制改革,又全面启动了人才培养工程,从全校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遴选学术领军人才、带头人、骨干等进行重点培养。对于着力培养的创新人才,除享受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福利待遇外,学校每年还会提供相应津贴奖励,全力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本土化人才双培养,为校内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学校将管理育人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指标要求纳入《第二轮岗位设置与聘任》聘任合同、新职称评聘条件和各项人才支持计划等制度文件,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增设入职人员人事档案和入党材料审查,严把教师入门关、培训关、考核关。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激励全校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激励、容错纠错、教育关怀和考核评价机制,抓牢抓实干部选任关键节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推荐方式,充分运用好延伸考察手段,全面加强干部推荐考察的力度和深度,提高精准选人、依事择人、公正用人水平。组织召开第七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完善提案工作机制和校务公开机制,让教职工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学校全面发展建设,扎实推进民主管理和民生建设暖心工程。组织举行庆祝第36个教师节暨立德树人和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评选出8个类别70个优秀个人和15个优秀集体,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树立了"守初心、担使命、作贡献、促发展"的干事创业精神,大力弘扬崇师重教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教师教书育人。

创新服务新模式,打造智慧化服务育人体系
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服务育人专项实施方案》,探索服务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智慧化管理服务育人体系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以及特色、精品服务品牌建设。智慧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在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底层研究、横向关联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行校园网核心机房升级改造,完成核心设备及数据迁移;进行办公区域无线网络改造,学生公寓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开展服务器集群建设,为远程视频会议及线上教学提供平台及技术支持,为远程访问图书资源提供VPN服务建设,开展校园网络认证服务建设,进行智慧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建成公寓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人脸识别进入寝室,申报了智能电控系统专项,投资改造食堂建设,在餐厅配置方面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引进售餐恒温系统,餐盘智能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结算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餐后则作为自习室对学生进行开放。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实验室技术安全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以建设"平安校园"为载体,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把扫黑除恶、意识形态安全等大安全大稳定风险点列入"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技防建设力度,2019年完成校园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天网工程覆盖率达到90%,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安全保障。

打造"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构建精准资助育人新机制
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资助育人专项实施方案》,围绕"六步走"资助育人总体目标,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实施"物质帮扶、精神帮扶、素质帮扶"三项帮扶行动,开展"爱心工程、营养工程、励志工程、成才工程"四项工程。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六个精准化"资助育人目标,不断丰富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和内涵,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让受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立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青苗"资助育人工作室,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心理、能力诸方面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助力成长计划",搭建能力提升平台。修订《吉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涵盖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助学贷款、困难资助等为一体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和涵盖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学费和贷款补偿等资助为一体的本科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五个一"爱心工程,即搭建一个"小助心愿"微信平台、包装一个爱心大礼包、发放一份爱心营养餐券、共赴一场爱心饺子宴、邮寄一封爱心喜报,并组织实施"暖冬计划"等活动。开展添翼工程,搭建校内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后勤服务等勤工助学为载体的能力提升平台。开展励志工程,举办"人生领航·校长奖学金评审会"、校长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展播、优秀学生成长报告会等活动,以朋辈榜样带动共同成长。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开展"2020年寒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暨辅导员进万家"活动,分别前往四川、重庆、长春3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开展成才工程,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顺利完成350名"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

以"红色引擎"工程为强动力,扎实推进组织育人
制定《吉林农业大学组织育人专项实施方案》,将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紧密结合,有效强化校内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组织育人的工作活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推动基层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开展创先争优表彰,评选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评审活动中,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基层组织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畅通沟通渠道密切师生关系,开展"五走进、三融入、一交友"活动,主动进支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等多种途径融入学生的生活、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组织开展"校长有约""我和我的大学共成长-师生面对面交流"等活动,制作《吉林农业大学学生成长服务工作纪实》宣传片。构建校、院、班三级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在校级层面扎实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学习筑梦班""学习筑梦"行动和"青年大学习"行动等重点思政教育工作,成立"青马工程"指导委员会。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建强红色堡垒、培育红色引擎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模式链接教书育人通道,促进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同频共振,全面构建起"学校-学院-党支部-党员教师"四位一体的"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格局。2019年度,"红色引擎工程"荣获"长春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点,《红色引擎,铸魂育人》工作纪实片在吉林党建数字频道和"新时代e支部"等媒体展播。

吉林农业大学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全面开展自查,找准问题,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学校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坚持做到基础工作扎实、特色工作鲜明,重点工作突出,全面推进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一年来,学校全面围绕十大育人体系,不断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索和系统总结,力争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推上新台阶。

来源:吉林农大报
编辑:王晓影
校对:王宇博
责编:胡鑫
审核:刘青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